2022年9月1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顾勇研究组题为《猕猴纹外视觉皮层中光流信号对横滚旋转感知的因果贡献》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清醒猕猴电生理记录和微电流刺激神经操纵技术,为检验猕猴纹外视觉皮层中的横滚旋转信号与旋转感知觉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因果充分性的直接证据。
2022年9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Progressively decreased HCN1 channels results in cone morphological defect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何杰研究组与徐格致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模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程,揭示该类疾病发病起源于视锥细胞损伤而非传统认为血管病变, 并揭示了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视锥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为认识该疾病发病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2022年9月1日,《EMBO Reports》期刊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Jag2b-Notch3/1b-mediated neuron-to-glia crosstalk controls retinal gli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何杰研究组独立完成。该研究以斑马鱼视网膜为模型,揭示了晚期产生神经元类型与胶质细胞互作参与神经发生向胶质发生切换的新机制。
2022年7月3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后顶叶皮层独立进行了证据累积的计算》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杨天明研究组完成。该研究揭示了抉择过程中后顶叶进行证据累积的计算过程,为人们理解大脑感知觉抉择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帮助。
2022年8月11日,《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fidelity Cas13 variants for targeted RNA degradation with minimal collateral effec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杨辉研究组和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综合利用蛋白质工程、流式细胞术、全转录组测序、转基因小鼠、在体基因治疗安全性验证等技术手段,对Cas13(包括Cas13d和Cas13X)进行蛋白工程化改造、筛选及验证,开发出了具有高效编辑活性但极低旁切活性的高保真Cas13蛋白变体。本研究对基于RNA编辑的基因治疗策略研发及后续的临床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8月9日,《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内毛细胞发育和转分化依赖Tbx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刘志勇研究组完成。该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Tbx2在耳蜗新生和成年内毛细胞 (inner hair cell, IHC)命运决定和转分化中发挥重要功能;同时研究人员利用Tbx2与Atoh1共同异位表达,成功地将新生小鼠耳蜗支持细胞转分化为表达功能蛋白vGlut3的内毛细胞 (或类IHC),为感音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022年 8 月 5日,《PNA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三个不同的Atoh1增强子协同调控声音受体毛细胞发育》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刘志勇研究组与陆发隆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解析了新生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全基因组开放染色质图谱,发现和验证了两个之前未知的Atoh1增强子。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单个或同时敲除多个Atoh1增强子,揭示了Atoh1的三个增强子以剂量依赖性协同调控毛细胞发育。该项研究结果为Atoh1表达的精准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依据,并为耳蜗毛细胞再生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杨天明研究组对DDM模型在大脑中的神经机制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发现大脑前额叶与后顶叶的神经元在信息累积中所进行的计算原理。并针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设计了名为 Dropout-based Drift-Diffusion Model(DDDM)的防御算法。该研究充分表明,受到大脑抉择机制所启发的DDDM模型是一个在多模态、多任务的场景下能够很好抵御对抗攻击的通用类脑算法框架。模型不依赖于针对特定攻击的预训练,并能够根据需要在时间和精度方面进行取舍。
2022年7月26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D2缓解多发性硬化症动物模型中枢神经炎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周嘉伟研究组和梁鑫淼研究组合作共同完成。该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DRD2在中枢神经炎症以及MS/EAE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还揭示了一条新的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产生促炎症因子的信号通路,这为进一步认识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探究M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包括MS在内的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2022年7月20日,杨辉研究组联合舒易来研究员与李华伟教授团队,以及胥春龙课题组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联合发表题为“Rescue of autosomal dominant hearing loss by in vivo delivery of mini dCas13X-derived RNA base editor”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将mxABE系统应用于肌球蛋白IV(MYO6)基因c.1325G>A p.C442Y突变导致的半显性遗传性耳聋小鼠模型的治疗。
2022年6月21日,蒲慕明在Cell发表题为“Transcriptome, connectome and neuromodulation of the primate brain”的评论文章,该文章重点关注灵长类动物大脑的单细胞转录组学和连接组学研究,以及通过物理手段进行精确的神经调节,旨在调节各种大脑功能和功能障碍背后的特定神经回路。
2022年6月23日,《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ntein-split transactivator for intersectional neural imaging and optogenetic manip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徐春研究组与龙钢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开发了对多特征神经元标记、记录和操控的新型分子工具,揭示了腹侧海马神经元的投射模式与情绪编码的对应关系,为解析复杂神经环路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更加精细且广泛适用的工具集。
2022年6月17日,《Neuroscience Bulletin》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chanisms of PiT2-loop7 Missense Mutations Induced Pi Dyshomeosta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刘静宇研究组和竺淑佳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结果显示,PiT2-loop7结构域错义突变通过影响PiT2磷酸化而阻碍其向细胞表面转运,引起细胞磷稳态失衡,从而导致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PFBC),揭示了PiT2-loop7结构域磷酸化修饰对PiT2生理功能的重要影响。
近期的研究逐步揭示了脊髓上行通路投射模式和分子特征的多样性。鉴于这种异质性,不同的脊髓投射神经元亚群和脊髓上行通路可能参与了躯体感觉不同亚模态及其多个组分的编码和处理。孙衍刚研究员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发表了题为 “Spinal ascending pathways for somatosensor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的综述论文,从解剖、分子和功能等角度总结了参与躯体感觉信息处理的脊髓上行通路的研究进展。
2022年 6 月15日,《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人类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标志物预测帕金森病细胞治疗结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陈跃军研究组完成。在该研究中科学家们解析了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分化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发现了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祖细胞的特异性表面蛋白分子,并且应用它们来获得高纯度的目的供体细胞,实现稳定且可预测的帕金森病细胞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