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3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外周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是没有关联与相互作用的。然而,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外周免疫系统可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在发热、炎症等疾病状态下,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靶向大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就好比我们的“大脑”着火了。
自身免疫性抗体如何在脑内“煽风点火”?
人体内免疫系统分先天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两类,其二者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适应性免疫则有两大关键组分:一类是由T细胞主导的细胞免疫,通过直接攻击外来细菌、病毒、或者是受到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来起作用;另一类是由B细胞为主导的体液免疫,通过对外源或内源性的抗原做出反应,分泌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这两类细胞在我们体内无处不在。其他的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也在适应性免疫及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一旦机体对于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被破坏,将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简而言之,就是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区分敌我,针对组织的无差别攻击导致了组织损害,而引起相应疾病。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如果产生的自身抗体靶向骨关节、胰腺、神经肌接头,可分别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重症肌无力;如果靶向神经系统,则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以下简称“自免脑”)等疾病。
自免脑的致病过程大致有3个关键步骤:首先是诱因,颅内病变、肿瘤、细菌或病毒等诱因能刺激外周免疫系统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其二是血脑屏障通透性被破坏,在免疫和炎症状况下,自身免疫性B细胞以及相应抗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到大脑里,靶向自身抗原而致病。最后一步关键步骤,就是这些特异性自身抗体作用于神经细胞的膜蛋白或离子通道,引起受体内吞或通道功能障碍,进而改变神经传递及可塑性,引起相应的疾病症状。
大脑“着火”后,会发生什么?
据报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为抗NMDAR脑炎。2018年,自身免疫性脑炎入选我国首批罕见病名录。自免脑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儿童,青年女性为主,男女比约1:4。患者在起病前可能有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如肌肉酸痛、耳鸣、打喷嚏、流涕等。患者常在发病1周至数周内,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临床表现,可能伴随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可致昏迷。如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尽快前往医院,由神经内科医生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何判断大脑有没有“着火”?
自免脑的诊断除了需要结合相关症状,也需结合脑脊液检查、头颅磁共振、脑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经神经内科医生判断患者有罹患自免脑的可能,需对患者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进行检测。通常需采集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送至专业检测机构或具备免疫检测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测。目前,有许多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抗体被发现并报道,通常采用细胞法和组织法对患者的自免抗体进行定性,以协助医生确定患者属于哪一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发现“火情”,我们应该怎么“灭火”?
我们提倡所有自免脑患者都应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症状改善,康复出院后,亦应定期复查,以防复发。目前针对自免脑的治疗方法,有大致以下几点:
-早期免疫治疗。在疾病早期通过使用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IVIg)、血浆置换等免疫治疗,达到尽快控制病情的反应。必要时,上述药物可联用、重复使用。
-续贯免疫治疗。早期控制病情后,为预防疾病复发,通常需继续口服一段时间激素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等,达到进一步控制病情的目的。
-抗肿瘤治疗。如患者合并良性或恶性肿瘤(如畸胎瘤、小细胞肺癌等),需由相关专科进行处理。
-抗癫痫及精神症状治疗。合并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予以抗癫痫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抗NMDAR脑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特别是早期接受免疫治疗及轻症的患者,多数经治疗和康复后,可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但仍需保持规律生活,切勿持续不良生活习惯。据报道,有12%-35%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可出现复发,如出现复发或症状反复,应立即就医。
随着我们对自免脑的发病机制认识更充分,如何更精确地靶向治疗自免脑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前文提及现有的临床治疗中,包括血浆置换和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措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特异性仍有待提高;如何精确去除致病的免疫成分,是未来免疫治疗的一大发展方向。研究人员或以通过制备与致病抗体竞争的中和抗体或类似分子,达到拮抗“致病抗体”的治疗效果,实现减轻免疫反应的作用;或使用细胞治疗法,使用改造过的患者来源T细胞,靶向产生自身免疫抗体的特异性B细胞,实现更为精确的免疫抑制,预期进一步提升免疫抑制的效果。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被忽视!愿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能够最终帮助到罕见病人,给他们带去前行与美好生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Sabatino, Joseph J Jr et al. B cells in autoimmune and neurodegenerativ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vol. 20,12 (2019): 728-745. doi:10.1038/s41583-019-0233-2
2. Dubey D, Pittock SJ, Kelly CR, McKeon A, Lopez-Chiriboga AS, Lennon VA, Gadoth A, Smith CY, Bryant SC, Klein CJ, Aksamit AJ, Toledano M, Boeve BF, Tillema JM, Flanagan EP.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epidemiology and a comparison to infectious encephalitis. Ann Neurol, 2018, 83:166-177
3. Dalmau, Josep et al. An update on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 for neurologists and psychiatrists: mechanisms and models. The Lancet. Neurology vol. 18,11 (2019): 1045-1057. doi:10.1016/S1474-4422(19)30244-34. Dalmau, Josep, and Francesc Graus. Antibody-Mediated Encephaliti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8,9 (2018): 840-851. doi:10.1056/NEJMra1708712
作者: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王泽楷 张黎洁 竺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