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础研究需要更多“举旗领跑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09日 10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走过的二十载创新路,提供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从“零”起步,坚持探索评审评估、遴选晋升、团队攻关、人才培养等体制机制创新,深耕科研创新的土壤,由此催生一系列重大产出,迅速站上这一学科领域的世界前沿,成为“举旗领跑者”。
“举旗领跑”的背后,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率先布局抢占领域制高点,下好“先手棋”。科技前沿领域是科技强国之间竞争的主战场,谁占据了先机,谁就占据了主动。脑科学研究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前沿领域,中国神经科学界无论体量还是资源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小,要赢得国际竞争就必须敢于创新,开辟有特色、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引领学科发展。中科院神经所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大胆尝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举旗领跑”的背后,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针对科技创新体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比如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倾向,比如“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出”、碍于情面不讲原则,“抢经费谋利益”、浪费科研经费的问题等等,中科院神经所的改革创新,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一系列制度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形成了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实现学科突破,靠的不是简单的资源投入的增加,而是深刻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从根本上焕发人的创新活力。
“举旗领跑”的背后,是抱定研究“大问题”的信念,潜心钻研,协同攻关,锲而不舍。中国已经到了从渐进式、增量式的创新到重大突破的阶段,这里有最好的科研创新土壤,有适宜的创新条件、强烈的创新需求,以及越来越完善的创新保障。重大突破从哪里来?从大问题、大战略中来,从“无人区”的征战中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从一路追赶,到跟跑并跑,再到“举旗领跑”,意味着我们正在向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挺进。这注定是艰辛而孤独的征程,拼的是格局眼光,拼的是战略定力,拼的是耐力恒心,谁更能坚持,谁更善创新,谁才能不断赢得胜利。
“举旗领跑”的背后,更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创新,需要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今天,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依然需要“两弹一星”精神,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天下情怀。中科院神经所的二十载创新路,正是当今知识分子群体精神面貌的写照。有担当,敢创新,善作为,勇攀登,他们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最初一环,也是无比坚实的一环,他们共同构成并且创造了最好的科研创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