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孙强:养1000多只猴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最美科技工作者

  作者:吴正彬 

    时间:2019-07-12 09:25 

  2005年,怀揣着在中国建立非人灵长类辅助生殖技术并做出转基因模型猴的梦想,孙强在博士毕业后没有选择出国去做博士后,而是在国内从事起了非人灵长类研究。正是这个决定,在他所走的科研之路上埋下了一个“特别”的伏笔。 

  坚持“踏踏实实”做科研 

  2017年年底,在历经5年的艰苦研究后,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顺利诞生了。 

  该科研成果发表后立刻便引起了国际上300多家主流媒体的竞相关注和报导,在国际上抢占了领域制高点,引领了国际脑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推动脑高级认知功能研究和脑疾病研究迈上更高台阶。 

  在别人眼里,孙强及其团队的成功仿佛来得很突然,但在孙强自己看来,能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完全归功于整个团队日复一日、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他们的成功是日积月累的努力换来的,并不是突如其来的。 

  而面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孙强及其团队依然保持着那个最初的自己。他们没有沉浸于眼前的荣誉,而是继续坚持“踏实做事”的原则,日以继夜地扑到科研工作中。为节约科研时间,他们还婉拒了很多可以让他们风光无限的媒体采访,只为创造更多的重大突破。 

  是的,想要请孙强及其团队接受采访,的确是一件有难度的事,不仅因为他们工作很忙,更因为他们都已习惯了默默无闻。 

  “我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科学本身,更多地传播科普知识,而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我们身上。”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这样一再建议到。 

  忙得没有时间“寂寞” 

  在来到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工作后,为了早日得到转基因猴,孙强再次选择了远离家人和核心城市,在位于苏州太湖西山岛上的一个猴子养殖场内,通过租用设施来实现快速起步,从头开始着手搭建神经所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 

  平台建设初期,一切需从头开始,他们租住小镇上的民房,没有食堂就自己烧饭,订购试剂药品也需要自己往返实验室和小镇提取,交通工具是电瓶车。 

  “找不到阿姨打扫卫生,我们就自己排班,大家轮流打扫。办公室的墙壁要修补,我们就自己买油漆,然后参照网上的教程,自己来粉刷。”孙强表示,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他们取得的成果是用钱“砸”出来的,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有多“节约”。 

  不仅如此,岛上条件艰苦,远离城市也导致人才招聘困难,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小白”。因此,他全身心扑在平台的建设上,手把手培训新人,多年来,他在基地陪猴子和锻炼新人的时间,远超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20多人待在岛上养着1000多只猴子,忙的时候几周也回不了一次家,这是孙强及其团队的工作状态。岛上的生活在别人眼里是那样单调乏味,但孙强却说他们一点也不寂寞,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忙得根本就没有时间寂寞!” 

  默默付出的人都很美 

  “您被评为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请问您对这个‘最美’是怎么理解的?”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孙强这样回答道:“我并不认为我个人是最美的。我觉得那些辛苦付出却又默默无闻的人都很美,我的团队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人。如果一定要问我谁是最美的,我觉得是团队里的兽医们,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辛苦了。” 

  据了解,孙强的团队如今已经扩展到了25人,其中定为兽医的就有12人,占了整个团队人数的近一半。在这些兽医中,有不少都是中专毕业生。孙强坦言,虽然他们学历不高,但技术一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自己以前也招过硕士生做兽医,问他会不会养猴子,他说不会,后来做了一个月的兽医就不干了。其实,我需要的就是懂得养猴子的人,在这方面,我现在团队里的兽医们真的个个都称得上是人才。” 

  在孙强的眼里,一个人是否为人才并不是由学历决定的。为此,他不仅招了很多中专生做兽医,还招了个“万能”的“电焊工”——这名电焊专业出身的中专生,不仅能修理经常被猴子抓坏的笼子,还算得上是半个兽医。 

  如今,对于自己所带领的团队,孙强已觉得颇为满意。他认为有了这样踏实肯干、精诚合作的团队,后面的追赶者并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 

  图片:受访者供图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