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 

  意识、语言和共情等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对于高级认知功能的进化起源和神经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最终挑战。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进化上与人类接近,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因而在研究高级认知功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实验室的目标是建立研究高级认知功能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并开展机制研究,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进化起源和神经基础。 

    

  我们建立的模型 

  1.研究自我意识的恒河猴模型 

  自我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其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可以识别镜子中的自我。在发育上,人类儿童要到两岁左右才具备识别镜中自我的能力,在进化上,以前公认的观点是只有人类和少数几种类人猿如黑猩猩能够自我识别。因此,对于以自我意识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类高级认知行为在进化上的起源,尤其是从猴到类人猿这一进化过程中认知行为的爆发式发展知之甚少。我们在国际上首次证明通过训练,恒河猴也具备镜像自我识别的能力(Current Biology2015PNAS2017),代表其具备自我意识。该工作被认为填补了动物认知进化上的一个空白,并为研究自我意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2.研究亲社会行为的狨猴模型 

  狨猴是最小的灵长类动物,易操作,便于行为学和生理学研究。狨猴的语音交流行为非常丰富,被认为是研究语言的神经基础的理想模型。狨猴的社会结构组成类似于人类的家庭,一夫一妻,父母共同养育后代,因此是研究家庭内亲社会行为和合作抚育行为的理想模型。我们首次建立了狨猴的解救利他行为范式,并发现了狨猴具有与人类相类似的家庭结构依赖性的利他亲社会行为(Current Biology2020)。 

    

  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自我认知: 

  * 恒河猴镜像自我识别的神经环路机制 

  * 恒河猴和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比较研究 

  * 建立自我意识的计算模型 

  社会认知: 

  * 狨猴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 

  * 狨猴语音发育的环路和分子机制 

  * 社会经历如何塑造狨猴的大脑活动 

龚 能

研究员;研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