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夜上海的初雪,难以阻挡大家的科研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12月2日晚,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刘志勇研究员走上讲台,将他如何选择职业道路的经历娓娓道来,并为大家解决心中的疑惑与困扰。
在分享会的前半部分时间里,刘老师用自己的求学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他如何一步步从科研门外汉变成了独立实验室的领头羊。
在最初赴美求学期间,他苦练英语阅读和听力,这成为他之后学术生涯赖以生存的基石。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不畏惧换方向、跨专业,从自身舒适区走出来,时刻为了提升自身科研素养、补全学术短板做准备。他提醒大家要提早做打算,知道自己最想去的研究方向,不要等到博士阶段快要结束才去联系实验室。他还以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让大家了解中美欧不同的学术特点和氛围,鼓励大家多走出去看看,同时不要急功近利,不能“唯文章论”。
他还告诉大家在考虑继续科研或者工作的时候,不能只看薪酬,要从自身和科研工作的匹配程度出发。此外,刘老师还欢迎大家可以留在所里做博后或副研,介绍了所里对于优秀人才的丰厚政策。在之后的提问环节,刘老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如何选择未来实验室、如何平衡生活与科研的比重、如何调节调动自身情绪来投入科研等问题。
刘老师风趣幽默干货满满的分享,不仅回答了同学们对于职业规划和方向选择的困惑,也深深鼓舞了大家专注科研、为国家民族科创事业做出贡献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