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2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获奖名单中,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脑智卓越中心”)竺淑佳研究员名列其中。
竺淑佳博士期间师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Pierre Paoletti教授,研究NMDA受体功能,她的博士论文得到法国最高论文等级评定“Très honorable”。 随后,她前往美国Vollum研究所Eric Gouaux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全长NMDA受体结构,为揭示谷氨酸受体的门控原理提供了分子机制。
2016年竺淑佳博士全职回国,担任脑智卓越中心突触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组组长。竺老师时常谈起她在法国读博时的导师。她的导师告诉她,他极度热爱他的工作,坚持和热爱是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的关键因素。这种潜移默化的坚持和热爱也在竺老师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图注:竺淑佳与她的博士导师Pierre Paoletti教授在博士毕业典礼上的合影(左图); 竺淑佳与她的研究生们在电镜平台收集数据(右图)。
说起竺淑佳老师,大家第一个想起的词就是“充满干劲”。在回国独立开始研究的那段日子里,常常能在深夜看到伏案工作的竺老师。实验室的同学们说,竺老师的这种拼劲干劲时常激励着我们,督促我们让自己的实验技术精益求精,对科学问题不断探索提问。
博士研究生王涵这样形容他眼中的竺老师,“科研女超人是我对竺老师的第一印象,每次谈论科学问题,都能感受到她对科研的无限热爱,对问题的严谨思考,这些让我特别敬佩和感动。”
每一次组会的科研文章分享,她总是会和我们提出一些对文章的独到看法。而这些看法往往能引起大家对于科学问题与科学实验的深入思考。竺老师特别注重对于每一个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她总是说,自己要对自己做的课题有充足的理解和认识,要勇于跳出舒适圈,去尝试有挑战性的课题。就像蒲慕明老师说得那样,要以让自己成为探险家为目标而不是只满足于成为一名导游或游客。
“竺老师像一个苦行者,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即使在半夜里,她一旦有个好想法就发个邮件跟大家交流;她也坚持与研究组成员有规律地面对面沟通。”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竺老师从她导师身上继承的品质,这也同样感染着她的学生们。博士生张友谊这样说,“看到竺老师办公室夜里9点10点还亮着灯,自己也没有偷懒的理由;竺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们做科研要专注和聚焦,不要随波逐流,一味地追求热点,要有自己的长期规划和独立思考,她并且常开玩笑说NMDA受体够她做一辈子的。” 论文被《自然》接收的那天,大家在办公室开香槟庆祝,竺淑佳老师说了一番话:“今天是开心的一天,但也是难过的一天,一位好友的亲人因抑郁症离世……无论是抑郁症的科普宣传,还是原创型精神类药物的研究,我们都肩扛重责,任重道远。”团队管家宋楠老师印象深刻:“竺老师一直告诉我们,做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发论文,而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帮助更多的人。”
提到竺老师,博士生张继林说,日常科研工作中,她关注每一位同学的科研动态,每周都要和每一位同学讨论他们的进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必要时,她会亲力亲为地去帮助学生寻找实验的问题所在,优化操作细节。她常提醒我们,要明确问题的主要矛盾,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求学阶段,竺老师还经常跟每个学生讨论职业和人生的规划。
《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竺淑佳老师是脑智卓越中心导师群体的优秀代表,以身为烛,用自己的行动将自己所学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希望所有老师铭记立德树人的初心,言传身教,薪火相传,做同学们在科研路上的引路明灯。
作者: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王涵、张友谊、张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