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文化、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6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举行素质培养讲座,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主编宋炳辉老师应邀作题为《文学经典与个人修养》的专题报告。讲座由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杜久林主持。
宋炳辉教授以“文学经典何为”作起点,阐释经典的不可替代性,开放的经典教育应和当代文学参与性教育两翼并举。并以哈罗德·布鲁姆、李欧梵、陈平原、伊塔洛·卡尔维诺等多位知名文学工作者对经典的认识为抓手,带领大家重新认识经典,提出经典是流传下来、经时间考验、以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权威范本,更包含这类文本所隐藏的制约人的思维、情感与行为的文化规范,经典既有规范性功能、又有激发创造性功能,是一种不断变动的、由主体参与的文化构建实践。
而后,宋教授和同学们畅聊当今时代,何为理想阅读。在探讨中得出新看法新视角,认为把个人的时代和生命感受融入经典,与经典相砥砺、摩擦,就时代、人生和生命所面临的新问题与经典展开对话,从中阐发新内涵,使经典阐释既具有时代感和个人性,又富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典也以此得以延续与传承。
杜久林主任指出,知识是对自然的认知,文化则是对包括知识在内的感性上的升华、提炼和沉淀,是知识等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当前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知识爆炸,特别是我国在过去40年内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大家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变少,对知识、自然认知的提炼、升华越显不足。因此我们在科技腾飞的同时,要同步强化文化、人文素质的培养,实现知识和文化和谐一致、相辅相成的发展。
通过此次报告,同学们获益匪浅,认为科技知识只有扎根在丰富的文化土壤上,才会有更长久、更深远的生命力,才会喷发出更为绚丽的色彩。同时也表示,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也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汲取文学经典的再生性价值,多一些看似“无用之用”的学习,才会收获真正的素质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