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志愿者手记
上海分院PCR检测志愿队
“我们每位志愿者都很有勇气、非常敬业、且富有担当精神;作为第二批志愿者总领队,很多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叫王佐仁,来自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担任第二批志愿者总领队、中班班长,也是样品扫描区一员,志愿工作8天,累计70余小时。
和总领队的Q&A
Q1 志愿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您作为总领队,有什么特别想同大家分享的感受吗?
王佐仁:
最想说的是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很棒!大家都很有勇气,用专业素养战胜对病毒的恐惧;大家都很敬业,不断提出检测工作改进建议,精益求精;大家都很有担当精神,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随时待命、听从指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小伙伴们特别团结,如果有什么新的工作任务,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做。当工作任务和时间有调整时,大家都毫无怨言的配合。大家真是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
正是大家众志成城,我们能够在外省市核酸检测支援力量到来之前,补上上海市PCR核酸检测力量缺口。
能为上海疫情防控争取到宝贵时间,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Q2 谈谈您自己,您作为志愿者团队中最年长一位,同时也是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当时如何考虑响应志愿号召?
王佐仁:
我当时是在微信群中看到招募志愿者的号召。
第二批各单位志愿热情特别高涨,有来自7家单位的70余人报名志愿工作,有博士后有职工,为做好统筹调度,有人提议任命一位总领队。
我仔细看了下招募要求,我的年龄刚好符合条件,几乎没太多考虑,我就报名成为第二批志愿者之一。
在这种紧要关头,国家有需求,我作为一名科学院人,理应挺身而出,发挥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实现我们科技报国的初心;同时作为一名团队中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年长者,我被任命为总领队,承担统筹协调全队、沟通照顾全员的职责,我义不容辞。
Q3 您在样品扫描区有发生什么记忆深刻的事吗?
王佐仁:
样品扫描区承担检测样品录入工作,是送检第一道工序。
从疫情比较严重区域送来的大量样品,经常有样品管子没有盖紧,管内液体漏出的情况。一发现我们只能迅速将管子拧紧,将管子外边擦拭干净,再用酒精做好消杀。
第一次进入方舱实验室,我带着近视眼镜进去的。但是,在扫描样品时,总是要低下头去看样品管,导致眼镜很容易下滑,但又不能用手去触碰眼镜,搞得尴尬不已。后面,我进实验室就不带近视眼镜了,看样品时,凑近一点,也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样品扫描区的范震(上海有机所)、蒋昊文(上海药物所)等同志,优化扫描表格、改进扫描手法,提升扫描效率。这些方法都毫无保留传授给第三批志愿者,得到一致好评。
Q4 我们在翻阅志愿者的回信中,有好多位同志都提到您,对您作为总领队所做的一切工作表示敬佩。
王佐仁:
其实这些都没什么,都是身为领队的职责。身为领队,除了日常志愿工作外,需要将更多时间放在组织协调上,与各方的沟通交流都很多(笑),这些都是比较琐碎的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来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徐咏芬老师,她不仅全程参加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志愿者的活动,发挥了作为病毒学专家和P2实验室管理的宝贵经验,给予大家专业的指导;而且她还像大姐姐一样关心大家(尤其是女生)的生活,是我们团队的MVP!
志愿队员们眼中的总领队
雷厉风行的总指挥
我们的总领队办事效率非常高,执行力简直有如“闪电”!
第一批与第二批志愿者交接那天,刚巧遇到硬性检测任务(必须在下午6点之前完成试验和报告),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王所后,他第一时间就开始部署早中晚的人数以及工作时间,早班和中班每个班都延时工作4-6小时(叠加),当天果然打了个漂亮的胜仗,交接第一天就全体激活进入满负荷工作状态。
这种执行力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后面每次只要临时样本量大增,王所都号召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延时工作2-4小时。
细致用心的大家长
除了日常志愿工作的安排协调,王所非常关心志愿者们的生活和心情。协调解决志愿者们吃饭、住宿、物资采购遇到的问题;尽全力满足大家提出的合理要求;时刻关注队员们的心理健康,在大群中用自己的风趣幽默为大家“解郁”。
感谢大家长在背后的默默支撑。
热血可靠的定海神针
还记得第二批志愿第四天左右,王所发动大家加入第三批志愿工作中。当时上海市疫情感染一直处于高位,援沪医疗队还没到上海,王所一句“没有大家,哪来小家”,感染激起大家的热血;王所这种身体力行、热血奉献是吾辈学习楷模。
特别感谢
徐咏芬(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窦艳侬(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
冯旗(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中心)等等
在回信和访谈中讲述的
上海分院PCR检测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