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29
氯胺酮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中新网上海7月29日电,抑郁症影响了全球约3亿人口,如何治疗抑郁症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中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分子机制,有助未来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相关研究论文于北京时间7月28日23时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上。
“抑郁症不是心理性疾病,不是我们心理太脆弱了,而是精神类疾病,其实是可以治愈的。现在中国预估有9000万名抑郁症患者,但临床上只有少于10%的病人是去就诊的。”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竺淑佳在沪受访时说。
她介绍,抑郁症治疗有两大理论,单胺能理论和谷氨酸能理论。传统的抗抑郁药多数作用于单胺能神经系统,需要持续用药数周甚至数月后才能起效,并且对1/3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没有治疗效果。
而基于谷氨酸能理论起作用的氯胺酮,作为能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郁药,其一剂用药几小时内就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等负面症状,甚至减弱患者自杀意念,尤其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治疗效果,是抗抑郁领域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但是,氯胺酮会造成分离性幻觉等副作用,并有作为娱乐性毒品被滥用的风险,被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
因此,研发副作用更小且能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郁药,一直是全世界众多科学家努力的方向。
竺淑佳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研究组合作,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结合快速抗抑郁药氯胺酮的三维结构,确定了氯胺酮在NMDA受体上的结合位点,并进一步通过电生理功能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阐明了氯胺酮与NMDA受体作用的分子基础,为靶向NMDA受体设计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氯胺酮分子本身还有致幻、成瘾的风险,我们希望基于我们的这个结构,去开发新一代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抗抑郁新药,既保留抗抑郁的作用,又减少成瘾和致幻副作用。”竺淑佳说。
采访中,竺淑佳还说了做这项研究的初衷:两年前,她的闺蜜讲了一件事,当时闺蜜的一个伯母70岁,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有天老人跟家人讲身体不舒服,特别难受。她家人带着老人去医院做了各种常规生化体检,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但老人还是说她不舒服。半年后,老人在家里自杀了。家人事后才意识到并懊悔没带老人去精神科看一下。竺淑佳说,“当时我听到这个事还是非常感触的,这位伯母很可能是得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相比做基础科学,我觉得对大众的科普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知道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患者及时去就诊,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其他手段共同作用,从而从抑郁症里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