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 上海科学家发现全新抗衰老靶标基因,或助老年痴呆症药物研发

发布时间:2020-04-20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0-02-27 22:07

  摘要: 上海科学家发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抗衰老靶点,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

  

  追求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美好梦想。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上百个基因可以延长寿命,对长寿的生物学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长寿并不意味着健康衰老。2月27日凌晨,《自然》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使用多种方法从不同层面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揭示了神经系统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抗衰老靶点,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 

   

  蔡时青研究组前期工作阐明了长寿基因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动物的行为退化,发现提高神经递质可改善老年动物行为能力(Yin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4),老年时期神经递质功能不同是个体之间存在衰老速度差异的重要原因(Yin et. al. Nature, 2017)。 

  在本项研究中,蔡时青研究组与江陆斌研究组合作,结合秀丽隐杆线虫、小鼠两种模式动物和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寻找抗衰老靶标基因,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可以独立生活的微小动物(成虫体长仅1毫米),其遗传背景清楚、生活史短、行为清晰,是目前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研究人员首先利用秀丽线虫生活周期短的特点,以神经递质功能变化为指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筛选、寻找调控衰老的基因,获得了59个候选基因。通过构建这些候选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发现其中两个表观遗传调控因子BAZ-2和SET-6位于该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并且主要表达在神经系统中。降低BAZ-2和SET-6功能显著提高老年线虫的神经递质水平,延缓衰老过程中线虫的行为功能退化。BAZ-2和SET-6人的同源基因分别为BAZ2B和EHMT1。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类大脑中,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随衰老逐渐增加,且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另外,降低Baz2b的功能可以提高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并缓解小鼠随年龄体重增加的现象。这些结果表明BAZ2B和EHMT1是重要的调控衰老进程的因子,是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自然》杂志审稿人这样评价。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过蔡时青也坦言,所有行为检测和机制研究都只是在线虫和小鼠中完成,只结合了人类大脑数据库中的结果,并没有在人体上进行验证。考虑到人类与小鼠等模式生物存在较大的物种差异,这些调控机制是否与人类保持一致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蔡时青表示,由于研究筛选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与阿尔兹海默病进程成正相关,因此下一步决定在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中研究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是否能够影响疾病中的智力衰退行为,并探寻其机制。同时,他们也将尝试以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为靶点,去筛选能够调节衰老或者疾病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小分子药物。 

         http://www.labour-daily.cn/shsldb/sz/content/00937838e7f3c0010d446c92bf95ed90.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