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大脑如何处理转瞬即逝的信息?科学家揭示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0-03-05

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9114685&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
2020-03-05 15:18:50 
 
 

  

   

  图片说明:(A1-A2) 一个生活中需要调用工作记忆功能的例子和相关的科学问题(A3)。(B)存在争论的两种工作记忆信息存储机制。(C)头部固定的小鼠行为训练装置。(D)一个基于嗅觉刺激的工作记忆行为范式。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大脑如何处理转瞬即逝的信息?沪科学家揭示“工作记忆”新发现 

      中新网上海3月5日电 (郑莹莹 邹诗敏)

      中国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夏洛:大爷,楼上322住的是马冬梅家吗?大爷:马冬什么?

  夏洛:马冬梅。大爷:什么冬梅啊?

  夏洛:马冬梅啊。大爷:马什么梅啊?

  夏洛:……行,大爷,您先凉快吧。大爷:好嘞。

  这位大爷的“工作记忆”不太好,主要体现为容量非常小,三个字的名字只能记住两个字。

  我们的大脑如何存储这些转瞬即逝的信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李澄宇研究组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无颗粒岛叶皮层瞬时性神经元活动调控学习新任务时的工作记忆存储》的研究论文,揭示大脑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的神经机制。

  所谓“工作记忆”,指的是大脑在秒级尺度内存储和操纵信息的功能,也即:大脑临时储存和使用信息的短期记忆。

  “工作记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时间短,存在的时间以秒级计;像电脑的缓存,如果信息不被使用,就会随着时间自然衰减。二、容量有限,科学家们认为一般人的“工作记忆”长度是5至9个记忆单元。三、抗干扰,存在并行信息或者无关干扰时,依然可以维持原记忆信息。

  大脑如何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存在两种可能的神经机制:一、持续性编码;二、瞬时性编码。前者认为大脑只需要通过少量的神经元持续性放电就可以存储信息,而后者认为大脑更倾向于调用大量的神经元,通过瞬时性放电(在单个细胞水平)来存储信息。

  此次,李澄宇研究组通过在小鼠上的两组实验,论证了:是瞬时性神经元,而非持续性神经元,负责在工作记忆的过程中存储信息的关键组分;即: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大脑更倾向于通过瞬时性编码的神经机制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该研究有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工作记忆”。

  据悉,该项工作主要由博士研究生朱嘉和成锜,在李澄宇研究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