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22
大脑神经炎症反应找到一副“刹车”(解放日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12月22日 04版 作者:徐瑞哲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无论是自然衰老,还是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大脑内均普遍存在神经炎症反应,促进脑功能退化或病变。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昨天宣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员课题组发现,形如海星的星形胶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会主导炎症反应发生,并找到了抑制炎症的一副“刹车”。国际顶尖学刊《自然》杂志20日在线发布了相关论文,认为这项研究“具有开创性”、“说服力强”、“令人惊讶”、“相当有趣”。
脑内胶质细胞分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它们占脑细胞九成以上。学界通常认为,小胶质细胞在大脑炎症反应中发挥主导作用,而星形胶质细胞只起辅助作用,它们被视为一种营养细胞、支持细胞。但周嘉伟团队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其实具有“天使”与“魔鬼”的两面性――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它确实积极参与脑功能的“维稳”与“保养”工作;但在大脑开始衰老后,它逐渐转化为影响神经细胞健康的不安定因素,会被异常活化,释放多种炎症因子,促进脑疾发生发展。
此前研究表明,人类45岁后便进入脑衰期,65岁后这种退变逐渐加速。在中老年人群大脑中,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及其受体的水平会逐步下降。周嘉伟及其合作者利用相关动物实验证明,在多巴胺D2受体缺失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开始“变脸”,使炎症反应就像开“无轨电车”那样更趋严重。
但“炎症电车”是可以通过“双刹车”进行控制的。一道“刹车”就是避免多巴胺D2受体缺失,可使用受体激动剂;另一道刹车,是与多巴胺D2受体“正相关”的一种αB―晶状体蛋白,如提高这种晶状体蛋白的水平,也可有效对抗受体缺失。有意思的是,晶状体蛋白也是眼部晶状体中与白内障有关的蛋白分子。
周嘉伟介绍,无论是受体激动剂还是蛋白调节剂,都有可能通过高通量的药物筛选,研发出针对性很强的小分子化合物,用于抑制神经炎症反应。“这为今后选择合适靶点,有效延缓脑衰老,乃至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他认为,除了人工制剂干预,运动是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及其受体分泌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