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文章

吴超 防疫沟通心理战

发布时间:2020-02-18

  作者: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吴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惜命未雨绸缪的预警者开始劝诫身边亲朋好友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有些人积极响应,但仍有部分受劝者不听劝自行其是:“没关系的,哪有你说的这么吓人”。疫情当前,两个阵营却不能团结一致应战,battle频繁上演。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身为预警者的一份子,在这篇战术指导中将为同阵营的小伙伴们解析“敌对阵营”所倚仗的特质。战术解析之后,我还附上了同化对方的心法三式,希望帮助预警者阵营有效同化全部受劝者,形成共同对抗新冠肺炎的大一统局面。     

  预警者:在疫情初期积极防护并及时警示和劝诫父母等亲友的人群 

  受劝者:疫情期间个人防护不积极,需要预警者劝说的人群 

                

图片来源:网络 

 

一、疫情初期 

  预警者已经从微博、微信公众号、在线论坛等众多互联网社交平台接受到病毒的相关信息,认识到病毒强大的传播能力,自然心生惧虑。于是行动起来,取消聚餐,购买口罩、消毒液,并且不忘警醒身边的人。而受劝者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置于传统媒体,如电视新闻、报纸、车载广播等等。而在疫情初期,病毒的相关信息在传统媒体渠道的传播没有互联网各平台那么广     

  现在我们站在受劝者的角度设想:每天听新闻都没听说过新型病毒的存在,也没有收到身边朋友感染的消息,出门后周遭的一切也如往常。此时传来身边预警者的提醒,并要求自己为此戴上不习惯的口罩,甚至取消老同学年末难得的聚会,他们自然会觉得有些反应过度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劝者随着时间推移,会被日益增长的情报同化到预警者的阵营中。 

 

二、疫情爆发期 

  

图片来源:互动百科-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疫情爆发后,虽然各种信息渠道都充满疫情相关新闻,但有一群“钉子户”(受劝者中少数较为顽固者)仍尤为惹眼,不听劝并拒绝做好个人防护。他们的固执背后有三类偏见特质从中作梗。 

    

  1.可得性偏差——“街上戴口罩的人不多,一切如常,没有新闻说的那么恐怖” 

  “钉子户”可能根据亲眼所见的平静如常的街景,判断事态并不像新闻中提到的那般恐怖。行为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可得性偏差,说的是人们在形成自己判断的过程中,往往会赋予那些易见、容易记起的信息以过大的权重,而对大量的其它必须考虑的信息“视而不见”。     

  行为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者先给受试者听一份男女名人的名单,然后让他们比较名单中男性和女性的数量。实验者将不同的名单提供给不同的受试者群体,在某些名单中男性相比女性更为著名,而在某些名单相反。     

  比如在名单A的18位女性名人中,包含了董卿、韩红、屠呦呦、张爱玲、章子怡。     

  在20位男性名人中除了家喻户晓的周杰伦外,其他19位只在小圈子内出名。     

  受试者总是错误地将女性的数目判断为更多。     

  类似的,“钉子户”便可能赋予接触更多或更容易记住的上街体验,比新闻更大的权重。比起“狼烟四起”的战报,具有这种特质的“钉子户”更相信自己眼前的事实,不等战火烧到眼前不会着手备战。 

    

  2.乐观主义偏见——“只是有人传人风险,又不会碰巧被我遇上” 

  “钉子户”可能觉得,这不幸的事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有一种信念:自己经历不幸事件的概率更低,而幸运的事则更容易被自己遇到,这便是乐观主义偏见。这种信念在世界上多个不同文化的研究中都有报道。相关研究不胜枚举,典型案例如心理学家Svenson让受试者评价自己的驾驶水平,然而超过半数的受试者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在所有驾驶员中位列前 20%~30%。    

  乐观主义偏见的存在,让部分吸烟者认为自己是少数派:自身肺部健康不会因吸烟受到太大影响。也让有的人拥有抽中“帮全家还花呗”的蜜汁自信。同样的,它也能被用来解释:为什么“钉子户”在明知病毒存在的情况下,还敢到处乱跑。正因为这种特质,他们坚信自己会是战场中最后活下来的幸运儿。 

    

  3.逆火效应——“别老叫我戴口罩,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钉子户”在判断自己不需要戴口罩后,很可能会被身边的人劝诫。而如果没能被对方说服,不用戴口罩的信念反而被进一步强化。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逆火效应即当人们遇到与自身观点抵触却又不足以摧毁原来信念的观点或者证据时,原观点会进一步强化。一项关于给孩子注射流感疫苗意向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官方辟谣“流感疫苗接种可能导致自闭症”的论文后,父母们反而更不愿意给孩子接种疫苗了。戴口罩的劝诫失败,也可能更加坚定“钉子户”们不戴口罩的信念。这种特质,带给“钉子户”越挫越勇的坚韧,使他们较难被同化。     

  除了以上偏见作祟,不少“钉子户”可能是曾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江湖了,说不定就曾走过非典,洪灾,地震。丰富的人生阅历很可能让他们轻视病毒,认为其不值得自己取消亲朋好友一年中难得的团圆。他们作战经验丰富,战斗意志顽强,傲气不服输,是预警者最希望同化的目标。 

 

三、作战指南     

  尽管艰难,预警者们为了不让受劝者暴露在病毒的攻击下,使出了浑身解数劝诫同化对方,以至于喵星人也被波及、同化。 

    

  图片来源:weibo@里神楽 

    

  网友A:苦口婆心地反复科普严重性,疯狂转发科普文章到家庭群 

  网友B:仿照长辈平日转发的公众号文章的格式和文案进行创作 

  网友C:告诉父母口罩是积分换的,原价不便宜,再不用就过期了     

  以上三个预警者运用了完全不同的招式劝诫,各有其可取之处,但想要真正劝诫成功,心法也许比招式更加重要。最关键的心法便是发挥同理心进行换位思考了。即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有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这里有三招心法供打算换位思考的劝诫英才们尝试。 

    

  1.情绪因素——“我知道你不怕病毒,可是我真的好害怕!”     

  在道理说不通的时候,预警者有可能变急躁,转而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强硬的态度则可能引起受劝者厌烦等负面情绪。当双方都处在负面情绪中,是很难形成有效沟通的。预警者不妨试着在讲道理之前,先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对于病毒的恐惧,表达自己担心对方感染的恐惧。这样受劝者的个人防护便直接和预警者自身的恐惧情绪关联起来,而不仅仅是和自己感染病毒的概率。他们虽则自信不会被感染,但也不会排斥为了降低家人的恐惧而戴上口罩。 

    

  2.认知因素—— “既然你不愿意点开科普文章,那我讲故事给你听吧”     

  有些受劝者的学习成长更多基于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他们很可能不习惯看大篇幅的文字,自然不乐意点开预警者转发到群里的科普文章了。这时预警者便需要换一个对方认知上更习惯接受的沟通方式,如面对面讲述一个故事。因为疏忽不戴口罩而承担惨痛代价的一位有名有姓感染者的具体经历,可能在某些场景下比呕心沥血的科普文更有说服力。又如谎称口罩是积分送的,同样可能是一种更符合受劝者认知习惯的沟通方式。预警者运用此心法的核心在于破解受劝者的密报系统,然后把我方作战目标转译传达而出。若操作精巧,受劝者很可能到战役结束时,都不知道自己在配合预警者。 

    

  3.社交因素—— “我是拿你没辙了,只好求助劝得动你的人”     

  确实有预警者试尽各种沟通方法无果的情况。那么对于受劝者难道就没辙了吗?尽管自己无能为力,但预警者可以联系受劝者身边的朋友或者长辈。给他们预警的同时顺便请求他们出面劝说,往往能达到效果。如果一个不够可以继续找下一个,直到“拔出钉子”为止。随着同化行动的开展,预警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优势,请同一阵营战友出手相助也许能事半功倍。 

    

  万一这三大心法演化出万般招式都达不到劝诫效果,建议再使用物理干预,例如家庭活动。当然,这便是大家现在只能在家无聊到看这篇战术指导的根本原因了。 

    

  参考文献 

  1.Bernstein, D. A.,Pooley, J. A., Cohen, L., Gouldthorp, B., Provost, S., Cranney, J., Roy,E. J. (2013).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Discipline in Context:Cengage Learning. 

  2.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2014). 心理学与生活. 人民邮电出版社. 

  3.丹尼尔·卡尼曼. (2012). 思考,快与慢. (胡晓姣, 李爱民, & 何梦莹, Trans.). 中信出版社. 

  4.Sharot, T. .(2011). The optimism bias. Time,177(23), 40-4, 46. 

  5.McRaney, David. (2011). You Are Not So Smart. Gotha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