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奢华
——吴青峰采访侧记
对吴青峰的采访结束了,我很想用“低调的奢华”来形容面前这位刚刚在cell杂志发表了文章的第一作者。用“奢华”来形容他的学术,用“低调”来形容他的为人处事,这位在学业上已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的男生却依旧抱着一颗平常心,没有半点的高傲,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所说的话语也是那么地平和,没有任何的渲染。
他很普通,以至于同在神经大楼二楼一年多,我却没有过多地注意到他。直到那次有事相求,经他的好友于蓬春介绍,我便有机会结识了这位优秀的男生。那次见面,亦很普通,没有过多的寒暄,却因为他身上那种自然的亲和力,而减少了些许陌生感。当时已是12月初,他身着一件黑色的呢子风衣,让面前这个清秀的男生增添了几许帅气。后来有机会听他讲学术,开始钦佩他在学术方面所掌握的知识。或许是出于对他所给帮助的感激,或许是因为后来得知他的文章可能会被cell接收而产生的敬佩,我也便开始渐渐注意这个低调却又透露出些许帅气的男孩。
在二楼办公室,我一抬头便能透过玻璃窗看到他们的休息室,常常看到他穿梭于实验室和休息室之间匆匆的脚步,以及在他碰到熟人时热情的招呼。路过他们的实验室、休息室,在门敞开时看到他那认真伏案工作的身影,也每每会被那份专注所感动。或许正是在这个看似平凡的二楼,奠定了他的科研人生,书写了他这条道路上不同寻常的一页。
听说他的文章即将被cell杂志发表,所里想要采访他,让他谈谈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够在师弟师妹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他欣然答应了我们的邀请。采访的前一天,我再次找到他,大概写了点采访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给他,原本想跟他在采访前做些适当的沟通交流,却发现他正忙着浏览nature网页上的文章,怕影响到他的工作,也只好作罢。第二天,一个上海六月普通的午后1:00,我如约敲开了他们休息室的大门,看到的是他依然在自己的电脑面前忙碌着,他们课题组的管家进来跟他说着事情,他看到我,点头示意了一下,等他们把事情说完,我问:“现在可以采访你吗?”我看到他有两三秒思考的停顿,然后肯定地说:“就现在吧。”看得出他确实很忙。
此时已值夏季,这次的他穿着一件淡红色格子的短袖衬衣,依然不失那份秀气。我把他带到事先就准备好谈话的房间,他掏出密密麻麻打印了两页字的纸,跟我说道:“我把你给我的问题准备了一下。” 突然间,我开始感叹于他对每件事认真的态度,或许正是这种认真促成了一个人的成功。虽然原本就认识,但是要以这种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身份坐下来谈话,还真的是有一点点的尴尬,他用平常见面时跟我说话的语气缓和了下气氛,我们的谈话便开始了。
谈话中,我不时地注意着他的反应,从他童年的梦想谈起,讲到为什么本科时选择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临床专业,后来又为什么选择了神经所来做科研。而每每看到他讲到科研时,他的神情总会变得兴奋起来,语气也会变得有些高亢,“觉得做研究就不一样,做创新的东西让人每天活得开心一点,每天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还有自由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与做医生相比,他觉得做医生除了要记忆大量的理论知识,每天都是重复一样的事情,思想不自由,时间不自由)”;“还有个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一定要拼命做实验,短期内积累大量数据,辛苦就辛苦点吧”;“平时也比较喜欢看科学家传记,蒲先生在我们的阅览室里面放了很多传记,反正都可以看看。我很向往那些科学家的生活”;“我觉得我们研究所的气氛真的是很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那种感觉很好。有空的时候我觉得多和那些所里的老师和师兄师姐聊天真的是很不错的事情,他们总是能教给我很多东西”;“在研究所那么多年,也觉得很多basic question非常有意思。解决那些问题会是我一辈子的追求”;“我在上海朋友很多,经常出去聚会什么的,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可是听来听去还是觉得我们这个圈子里面的故事最有意思”……而问及他是否曾经在挫折时怀疑过自己,他的回答很肯定:“有!”但他认为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既然选择了来做科研,就要坚持下去。我想正是他的兴趣,他对神经科学的这份热爱,一直促使着他走到现在,并将继续走下去。他告诉我,他的父母其实以前不支持他做研究,希望他回家当医生。一直希望他平平淡淡的,不辛苦,一切都是中庸就好。可是他觉得每一步都是中庸的话,最终一定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觉得追求卓越比较好。既然现在他选择了这条路,父母也不再说什么了,顺其自然。是啊,就像他说的,辛苦就辛苦点吧,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他感到了自我价值的认可,或许这才是他想要的,用再多的金钱都无法换来的成就感。
其实我认识吴青峰的时间不长,差不多就是他投稿后没多久,平常最多也只是在走廊里碰到打个招呼,有时间偶尔也会停下来寒暄几句。2011年11月,他的第一稿投出去就有了比较好的反馈结果,虽然在投稿前他和他的导师做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但是看了修改意见,还是有不少实验要补。他又一次“疯狂”地投入实验,记得当时在走廊里碰到他,看到的是他匆匆忙忙的脚步,略显疲倦的身躯带着一张稍许有些严肃的脸,这个冬季也成了他向cell更加走近一步的季节。随着春节的渐渐临近,很多学生都在忙碌着买车票回家过年,过年前他告诉我,他不打算回福建过年了,要留在所里补实验数据。2012年3月,他的第二稿已基本被cell杂志认可,只是还有些小问题需要回答reviewers,再次在走廊里碰到他,也能感觉到他脸上的些许轻松以及愉悦。4月,他的文章正式被cell接收。
我发现在很多成功的人身上都能找到一些共性,原以为这个已经成功的男生会说自己曾经有多么地雄心壮志,他却告诉我其实曾经没有想过是否会发cell,他只是想在神经所多学点东西,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更看重自己在能力、实力上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我的印象中,文章接收前,走廊里留下的是他匆匆忙忙的脚步,在休息室、实验室留下的是他伏案的背影,很少有机会看到他驻足。在他的文章被接收之后,他也相对有了宽裕一点的时间,有机会他也还会帮助师弟师妹们做些实验,每次看到他和实验室的同伴在走廊里走过,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愉悦,或许他早已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当我问起他,是怀着怎样的一颗心对帮助别人的呢?他很坦然,似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之前都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为什么不去帮助别人呢?”在他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是实验室的师长、师兄师姐给了他很多的帮助,到现在他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也有了很多的认识,而对于那些刚刚进入实验室的师弟师妹来说,也同当年的他那样有很多未知的东西,也希望能够有人给予他们帮助,他愿意把他知道的与他们分享,他想把这种帮助传承下去,延续开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样的一种精神。
当吴青峰的文章被cell正式接收,他便成为了所里关注的焦点,原以为这个被光环笼罩的男生,说再慷慨激昂的话语也不为过,但在这次采访中让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与以往一样,低调却又充满着真诚,心里被那份质朴所再一次感动。我感叹于我词汇的匮乏,找不到合适的辞藻来形容这种感动,很多经历过中科院实验室生活的人都可能会与我一样找到一种共鸣,一种亲切感,很真实。或许真正有实力的人,才更多地能够怀着一颗虚怀若谷的心吧。在我的脑海中涌现出这样的词汇:低调的奢华。或许他在科研上的造诣能用奢华来形容,而他的低调,却让这种奢华变得更让人欣赏。
吴青峰在神经所的学业生涯即将结束,怀揣一份梦想,他将踏上奔赴美国继续深造的征程,这是他追求科研的人生旅途中又一个新的起点,衷心地祝福这位追求梦想的青年能够用自己的努力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辉煌的科研人生。
(作者:严雯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