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走进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月13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上海市中小学生全面开放,其中研究感觉整合与行为、干细胞和神经发生、灵长类疾病模型、感觉系统、突触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6个研究组,共接待了120多名中小学生及陪同家长。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神经所科普志愿者带领大家聆听了科普讲座,通过提问互动、亲自动手等环节,带领大家体验了奇妙的神经科学世界。

博士研究生王飒爽、汪屿?[、徐佰杰、章彤彤、高树琛、陈荣分别为参观者做了题为“酸甜苦辣(痛)”、“斑马鱼的行为研究”、“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模式生物里的青蛙王子”、“生命编码”、“拳王的落败”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斑马鱼、小鼠、非洲爪蟾是如何作为模式动物被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的,讲解了帕金森疾病、疼痛的成因及现有的治疗策略,普及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CRISPR/Cas9 DNA编辑技术。制作精美的PPT,加上有趣的事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激发了小朋友们对脑科学的浓厚兴趣,每个报告都反响热烈,他们踊跃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神经所科普志愿者耐心地逐一给予了解答,现场互动气氛十分活跃。

在强调了实验室安全规范后,神经所科普志愿者将参观者分为多个小组,带领他们熟悉了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过程,辨别了斑马鱼的雌雄差异,观察了质粒抽提过程和小鼠免疫组化等实验,讲解了各种仪器设备的用途,展示了基因编辑的整个流程、爪蟾的取卵以及卵母细胞的电生理记录过程,并让他们近距离地观察了小鼠的对抗行为、斑马鱼的亮暗偏好行为、学习行为、产卵行为、捕食行为和逃跑行为。同学们对荧光蛋白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看到标记有荧光信号的五颜六色的转基因鱼系时,他们表现出对从事科研的向往之情。

科普志愿者们特地安排了与报告内容对应的动手实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大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带领他们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大脑切片的各种神经元形态,进行了爪蟾解剖及卵母细胞分离、小鼠疼痛行为检测、大脑切片标本制备、神经元膜片钳记录电活动等科学小实验。同学们在看到错综复杂和色彩缤纷的神经元后显得格外兴奋,从中学习到了神经元的基本知识。实验结束后,志愿者通过提问抢答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对观察到的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现场的讨论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灵长类疾病模型研究组展示了基因编辑的整个流程,在前期分子克隆阶段,每一位小朋友都亲自挑了菌落,许多小朋友很期待第二天的培养结果;在基因编辑阶段,大家观看了小鼠的受精卵从分离到显微注射的全过程,小朋友也在科普志愿者的帮助下操作了显微注射仪,近距离接触了试管小鼠的产生过程;在最后的基因编辑鉴定阶段,大家学习了测序鉴定、根据分子量跑胶鉴定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鉴定等多种方法,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人源染色体与鼠源染色体,以及小鼠的雌雄生殖腺。

活动中,志愿者们带领大家充分感受了科学研究的过程,从提出科学问题,到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再到结果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使得同学们对科学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让参观者亲身体验了神经科学的实验室生活,同时也让科研人员了解到社会公众对于基础科研的理解和需求。大多数参观者在活动结束时仍旧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明年的实验室开放日还要报名参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