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研究所党委换届工作报告2009年11月至2015年3月)
神经科学研究所本届党委于2009年11月换届选举产生,至今任期已满五年。五年来,神经所党委以“创新2020”为目标,紧紧围绕一切有利于神经所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结合神经所自身特点,将党建工作融入各项实际工作中,注重实效,以科研创新为中心,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为职工学生办实事,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进实施神经所“一三五规划”和落实“率先行动”计划提供了发展动力,保证了研究所的改革创新与和谐奋进,促进了研究所的快速发展,为提升神经所国际核心竞争力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一、党委工作总体回顾
(一)将党建融入到创新工作中:以“围绕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为宗旨,推动神经所可持续发展
1、协助领导班子凝练科学目标,优化科研布局,构建神经所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基础
根据中科院党组的精神,神经所党委积极配合所领导班子,及时组织专家认真分析研究所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凝练出了神经所“十二五”期间若干重大产出和重要培育方向,即“一三五规划”。近年来,以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加强了对相关重点学科的培育,进一步优化了科研布局,目前已经形成四个成熟的研究领域;经过努力,2011年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第一次评估中获得生物组第一名,2010年组建了脑疾病研究中心,2014年成功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努力争取稳定支持、重大科研项目和卓越创新中心,为神经所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2009年,神经所获得了中科院稳定支持(试点);2011年,顺利完成了稳定支持试点的总结工作,并得到了中科院的延续支持,为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费保障,使广大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的潜心专研课题;2012年,成功申报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研究计划”;2013年,成功成为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研究所分类改革方案的试点单位: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为神经所组织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致力于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动力。
3、不断完善管理支撑体系与平台建设,为神经所可持续发展做好保障和服务
(1)平台建设:满足科研创新的各种新需求
为满足科研创新的各种需求,促进神经所可持续性发展,神经所党委配合研究所所长积极争取各项资源,先后建立了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苏州西山食蟹猴基地、上海九亭绒猴基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平台以及干细胞研究平台等,逐步完成了各个平台的重要仪器设备升级,尽最大可能为研究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和各种优质科研资源。
(2)基建改造:改善科研创新的环境
在神经所党委配合研究所的积极争取下,同时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生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神经所从事分子、细胞和发育的研究组于2013年7月陆续搬迁进入生命科学实验楼,实验室空间与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神经系统实验楼(神经所旧楼)也得到中科院应急基建维修经费的支持,目前正在进行维修,有望在2015年7月完成,届时从事系统认知的研究组的科研环境将得到较大改善。
(3)完善管理体系: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为确保科研创新的顺利进行,建立和完善现代科研研究所的制度,神经所于2011年成立了科研管理处,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管理线条和工作职责与任务,每年管理人员进行述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直接依据,充分调动了管理人员履职尽责、服务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摸索国家重大科学项目的考核制度,以业绩和合作为导向的资源分配方案,促进神经所快速发展
神经所党委配合研究所所长坚持以学术水平为主要价值导向,以择优稳定支持为主要资源配置方案,以国际同行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不断摸索国家重大科学项目的考核体制.在已实施的“脑功能联结图谱先导专项”(B类)、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组的年度进展工作的评估,更加清晰地明确稳定支持的分配方案是根据研究组:a)、科研产出;b)、上年度科研支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c)、研究组对神经所的贡献;d)、合作精神以及课题的科学意义等要求而每年核定。其中d)项将以奖励的方式发放。并明确合作应该包括一起设计实验、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在分析和解析新发现时,认真、严谨地交换学术思想。通过合理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神经所近年来快速发展,研究所在Nature、Cell、Science、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与神经科学相关的重要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80篇。
(二)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
1、完善人才梯队:积极引进海外杰出年轻人才,完善科研梯队建设
优秀人才是高水平科研创新的关键,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战略与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神经所坚持以学科布局为导向的人才招聘计划。近年来,神经所凝聚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不断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达到了国内同领域领先地位,在“率先行动”计划分类改革进程中成为试点者。在本届任期内,重点招聘系统与认知方向,特别是以非人灵长类动物为研究模型的优秀人才。2010年以前,研究所副高级职称人才比较少,在本届任期内,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等方式,研究所现有副研究员16人,高级实验师5人,高级工程师3人,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支持,同时也提升了技术支撑和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所各类人才梯队的建设。
2、完善国际学术评估制度和人才合理流动力度,促进研究所的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健全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用人机制,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创造一个良性流动、充满活力的研究所,神经所党委一直积极配合所长,努力完善国际同行学术评估制度, 2010年、2012年,2014年神经所分别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国际同行学术评估。在总结六次评估经验和征集全体PI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了《研究组工作条例》和《国际学术评审细则》。《研究组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组自成立、运行管理、考核和晋升、资源分配及退出过程中的各项权利与义务。《国际学术评审细则》把国际评估的程序(国际专家组的构成、通讯评审、研究组长汇报、研究生座谈、专家组内部讨论、书面评审报告)制度化,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调整了评估结果对续聘、晋升、经费分配以及个人薪资等的关联程度。不断健全的、严谨的国际化学术评估制度,保证了神经所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持续高产的科研成果。
3、紧紧围绕培养优秀科研创新人才为宗旨,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管理
研究生教育强调育人第一,重视研究生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加入探索大脑奥秘的行列中,从2012年开始神经所每年组织举办暑期学校,经过前期的严格筛选,每年来自全国各所高校的五六十名大三、大二年级的优秀学子来到神经所参加学习培训和体检科研生活,通过课堂互动、实验室实习、参观公用平台、午餐座谈等形式,提高了学员们对神经科学的认识与兴趣。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神经所进一步完善了硕士生转博考试制度和博士研究生年度工作进展报告制度。自2011年起,试行了神经所访问教授计划,鼓励国外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休假,计划试行以来,有4名教授分别来所任教半年,给所内学生指导,并开设记忆的神经生物学、行为神经解剖学、细胞神经生理学等课程。总之,研究生的培养不只是一个“拿学位”的过程,而是可以让我们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够真正探求科学之真,体味科学之美,能有独立的科学精神去探索科研的自由思想,以及健全的人格。
4、完善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鼓励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培训
(1)鼓励学术交流,促进创新
创新是研究所综合实力竞争的最重要核心能力,而学术交流对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神经所每年都致力于为所内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以此推动科研创新。自2009年以来,神经所接待了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5人次。举办或承办了4次神经科学领域的国际会议。此外,鼓励每个课题组长邀请各自领域在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外专家来所内做专题报告,并与相关课题组开展科研合作。
(2)修章建制,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提升工作素养
随着研究所的发展,根据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2013至2014年,神经所陆续修订了《员工手册》,《神经所关于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的补充说明》等人事规章管理制度。为了让新职工更好地融入神经所,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自2011年开始,每年都举办新职工岗前培训,培训使大家对所规章制度、实验办法规程和福利保障等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承神经所一贯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促使职工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2012年、2014年,神经所学生支部组织在各个技术方面比较有专长的高年级同学及职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技术串烧课,讲解各个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相关设备和操作方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掌握神经科学领域的基本实验方法,以便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5、通过关怀与服务等举措,营造良好环境吸引留住人才
神经所党委特别注重对科研创新主体的关怀和服务,积极推动营造充分尊重创新主体的人文环境、开放和谐的基础设施环境、运行顺畅的制度环境。通过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组织活动、帮困、落实3H工程等举措,以营造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人文关怀氛围,从而吸引留住人才;与此同时,也增强了群众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每年工会组织职工春(秋)游活动、主办迎新会以及各类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展示了才艺,缓解了工作压力,而且更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增进了职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党委还特别关注困难职工、生育女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提供职工宿舍、发放困难职工补助等多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不断改进和加强关爱职工、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工作。2013年,在神经所党政支持下,开设了“爱心妈咪小屋”,为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在工作期间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休息场所,爱心小屋也面向生科院其他所有需求的女职工开放、服务。党委从关爱职工到关爱他们的孩子,开展了一系列亲子活动,2012年和2013年,特邀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医院主任,为大家开设了两场主题为“儿童营养、教养和保健”的亲子讲座,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育儿观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减少职工后顾之忧,从而真正优化研究所软环境,为科研人员安心致研、施展才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领导班子及党员队伍的素质
1、认真执行民主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决策机制
神经所党委十分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自2009年开始,所务委员会定期讨论研究所各项重要事务;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由研究组长组成的各种事务委员会,负责研究所具体事务的管理机制;自2014年起,建立了所长办公会议制度,定期讨论所内发展战略、科研布局、机制改革等事关神经所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些措施不仅大幅提高了研究所行政管理效率,而且,真正做到集体决策、政务公开。
2、通过民主生活会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促进领导班子改进工作作风
神经所党委每年都认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会前精心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学习相关文件材料,以发放征询意见函、召开管家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相关意见如实地反馈给领导班子,以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对照检查。民主生活会上,党员干部及领导班子成员均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聚焦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查找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并通过深刻剖析、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改进目标。通过民主生活会,不仅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加深了领导班子成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尽快整改。
神经所党委于2013年下半年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和“12项要求”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神经所的工作实际情况,认真谋划组织、安排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各项任务。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神经所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改进了工作作风,完善了制度建设,解决了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加强支部的管理与建设,加大在科技骨干中发展党员的力度
神经所党委在本届成立之初调整为两个总支(职工总支,学生总支),并下设两个职工支部、三个学生支部和一个学生新生临时支部。目前党员共178名,其中在职党员(包括博士后)91名、研究生党员87名。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党员互相交流,神经所党委在所内完成搬迁新大楼工作后,将学生总支按照党员所在课题组楼层分布的情况,进行了重新划分,三个学生支部相继完成了新支部委员的选举工作,在支部委员的选举环节,采取了演讲和差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支部委员候选通过认真陈述自己对支部建设的想法,来获得广大党员的认可。平时通过组织党员参加上海科技党委、上海生科院党委的学习培训,组织收看形势报告录像等,增强广大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做好一线科研人员发展党员工作。五年来,在中青年人才中发展新党员11名、审批预备党员转正17名,帮助2名海外回国PI党员恢复了党组织关系。
4、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创新,服务群众
2011年至2012年,五个党支部开展了公开承诺活动,各支部经过反复商讨,分别确定了一两项既提升党性,又锻炼队伍,并能充分体现神经所党员特色的优质活动项目。2014年8月份,神经所党委通过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和充分动员,广泛联合各实验室、各平台,共同开展了“实验安全规范月”活动,通过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方式,建立了安全规范知识库和示范图片库,逐步完善了安全规范操作制度,同时通过“实验安全规范知识竞赛”,提高大家对实验室安全规范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实验安全规范意识。
5、开展红色系列教育活动,坚定信念,感悟时代使命
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做好党员教育工作。为了让广大党员进一步了解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今日美好生活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了解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情况和神经所的成长过程,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成果,神经所党委于2011年组织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表彰大会暨歌咏表演赛,于2012年组织开展了“赛学识、忆今昔”的知识竞赛、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等活动,于2014年组织新生党支部党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宋庆龄故居参观学习。2014年4月,特邀保卫钓鱼岛运动的亲历者蒲慕明院士和方明教授,与广大学生党员共同追忆四十多年前在美国保卫钓鱼岛的运动,激发广大党员心中赤诚的社会理想和爱国情怀。
6、开展评选与正确引导,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
为了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神经所党委积极开展了评选与正确引导等多种活动。2011年组织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表彰研究所先进党组织、先进党员,并邀请上海教委系统先进党员郭爱克做主题报告,以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2012年,通过全面了解支部的现状,按照“基层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党委评定”等程序,广泛结合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实际反映,对五个支部进行了分类定级。通过评估定级,使得每个支部进一步明确了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举办新进党员座谈会,使新进党员及时了解神经所党建的工作概况,同时对今后的努力方向也有了清晰的思路。2014年年初,围绕学习主动性、关心实验室发展、乐于帮助他人、节约意识、责任感、积极乐观、谦虚严谨等多个方面让每位党员填写“党员先进模范情况自省表”,督促党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提高党员素质,营造温馨舒适的科研、生活氛围。
7、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直以来,神经所党委提倡从实际科研生活出发,积极探讨党员组织生活的活动方式,创新组织生活的载体,以提升党员对组织生活参与的热情,增加组织生活的活力,通过极具吸引力的多种活动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活动效果。2013年,学生总支通过开放式报名、主题不限的演讲方式,积极倡导大家注重科研中容易被忽视的浪费,分享变“废”为宝珍惜实验室资源的心得。2014年植树节,组织党员美化身边环境,让大家通过辛勤劳作,体会园林工作着的艰辛,同时对植树种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更直接的认识。2014年5月,邀请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吉永华教授为广大党员做专题报告,让大家充分了解全国两会精神和科技投入机制,汲取正能量,在科研工作中振奋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2014年7月举办了以“博士论文的社会意义比影响因子更重要”为辩题的辩论赛,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思辨能力,追逐人生和科研道路中正确的方向。2015年1月神经所学生总支组织党员前往徐汇区党员组织生活开放点上海植物园,通过介绍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党员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同时也认识到与社会接轨融合的必要性,从而坚定做好科研的决心。
(四)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认真落实中科院党组的要求,构建研究所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
1、倡导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弘扬科学精神
2011年建立了创新文化网站,包含信息荟萃、科普活动、心灵驿站等几个专栏,旨在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道德,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2011年邀请李小骝为党员细述了岳阳路“ 320大院”的历史沿革,通过介绍320大院的今昔,特别是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和多位科学界泰斗及管理大家的风采,诠释了“科学态度”和“忠诚精神”,倡导要敬畏历史、尊重规律,讲真话、讲科研诚信、远离学术浮躁和腐败,做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2012年举办了以“感恩、和谐、责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大家围绕“我心中的神经所/导师/同事/同学”等多个题目,全面、深刻地勾画出神经所在职工和学生心目中的美丽图景;征文活动增加了所内外人员对神经所的了解,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氛围。将2012年11月份定为“张香桐活动月”,召开了张香桐学术研讨会暨铜像揭幕仪式,并在网页开辟了专题,通过展示神经生理学泰斗、脑科学研究领域先驱张香桐的智慧与贡献、个性与人格、阅历与经验,从而宣传其爱国、勤奋严谨的精神,以期感染并影响年轻的下一代继续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
2、反腐倡廉: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加强经费管理工作,创造健康向上的科研环境
神经所党委抓住中科院“稳定支持”这一发展契机,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神经所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履行,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反腐倡廉。自2009年以来,神经所党委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预防工作,根据上级指示定期清查小金库,健全了资源分配、科研经费使用等管理制度。自2011年起,在党委的建议下,科研管理处每季度为研究组提供经费使用情况报告,为研究组合理使用经费提供基础与建议,还定期检查研究组经费使用情况,严格控制“非科研”开支,对于使用“不合理”的研究组长要求其递交书面“保证书”,认真做好预算、决算、审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广大科研人员在健康、向上的科研环境中与研究所一起成长。
为了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研究所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财务规章制度,如:《研究组提前开设经费账号的申请办法》、《公用平台仪器采购申请与评估办法》、《科研项目间接经费管理细则》、《经费管理暂行规定》、《经费审批权限》等。研究所提倡科研人员要有社会良知,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杜绝浪费国家资源的现象。2013年下半年,神经所党委通过组织全体PI会议,对三公经费的实际开支情况和财务报销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展开了剖析,对《神经科学研究所经费管理暂行规定》、《大型设备/器材采购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报告》、《实验材料验收记录》等多项财务报销制度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完善,以减少报销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强化了预算管理、过程管理、绩效管理。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加大了反腐倡廉教育力度,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3、建立多层面、有效的沟通渠道,营造和谐的氛围,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神经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坚持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日常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探索与职工、学生的沟通渠道,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氛围,进一步突出党组织的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创新。
(1)PI层面沟通渠道:PI联席会议
不定期组织召开全体PI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推动解决了科研人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凝聚各方面的智慧,修订与完善了现有的规章制度,形成切合实际的制度规范。
(2)职工层面沟通渠道:管家协会
神经所管家协会的成员由每个研究组的管家、所公用平台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通过定期召开管家例会,设立管家邮件群,QQ群等,建立了良好通畅的沟通平台,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和研究所的工作重点、要求,交流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做法,并快速了解职工学生在科研、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前期介入与干预、处理好善后工作,确保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有效推动了科研创新任务的顺利完成。
(3)研究生层面沟通渠道:所长之夜、辅导员、“Happy Hour”和“Journal club”
2010年神经所党委建立了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制度,年轻的科研骨干被聘任为各个年级的辅导员。辅导员通过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植研究生献身科研的高尚情操,协助研究所建立了一种健康、生气勃勃的教育环境。神经所党委积极推动研究生定期开展“所长之夜”、“Happy Hour”和“Journal club”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在极其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聆听特邀导师的教诲,互相交流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讨科研创新的方法与手段,解决迷惑,展望未来。
(五)积极融入社会、回报社会
1、安徽省天柱山初级中学、无为中学助学活动
为了让我国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们能够有机会真实地接触到科学,也让中科院的师生们有机会了解到实验室以外的真实社会,自2005年建立“安徽省天柱山初级中学助学协会”以来,2010年至2014年,神经所党委每年都会组织一支科普志愿者团队,并联合上海本地的中学老师,前往安徽潜山县、无为县,给当地的多个中学开展科普支教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科普课程,充分激发营员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细致耐心的互动座谈,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学习态度,满足他们对科学和外界的好奇心;通过“科学有效教学”、“青少年科普活动设计”等培训讲座,帮助当地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素质教育方法。多年来,除了定期组织研究生短期支教以外,还多次捐赠书籍及旧电脑,用来改善学校信息化教育条件,增加其图书储存量;前后共募得捐款190566.06元人民币,一部分用来资助天柱山初级中学建立和改善理化和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部分作为困难学生的助学金、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以及优秀教师的业务培训经费等;此外,志愿者们还与当地贫困优秀生开展了一对一的助学活动,在物质上资助他们,在精神上鼓励引导他们。
2、到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等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神经所党委自2007年与上海市位育初中开展科普结对活动以来,在互助协商、力所能及的原则下,每年5月份派8-10名研究生前往位育中学,给初一学生开设科普讲座。每年6月份,位育初级中学新入团的学生团员到神经所参观,聆听研究组长生动有趣的科普报告,与研究生交流学习、生活和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情况,并参观实验室、公共平台等。
2012年春,分别前往上海位育高中、西南位育、曹杨中学、上海田林三中开展《环境监测平台》、《学习记忆的科学求解》的科普讲座;2014年应邀前往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为180多名中学部的教研员作了两场题为《学习记忆的科学求解》、《环境发育与脑功能的影响》的科普讲座;应邀前往上海中学,作了《大脑的可塑性》的科普报告。
3、让科学走进寻常百姓,传播健康科学知识
为了拉近社会公众与科学家的距离,同时向上海市自闭症患者家长传播最前沿的科学知识,2013年,神经所举办了《自闭症与早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的科普讲座。仇子龙、于翔研究员分别从基因角度和外界环境角度做了《基因、大脑、社会—走近自闭症》、《环境对早期大脑发育的影响》的科普报告。讲座让两个研究员深深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存在价值,以及社会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为让科学知识走入寻常百姓家,密切科学院与当地政府、居民的联系,神经所利用专业优势,2013年,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钟春玖教授,为九亭镇百余位居民开设了一堂有关健康生活方面的科普讲座--“衰老及其相关的部分重大疾病防治”。
二、党建工作主要存在问题
(一)如何摸索出实现“创新2020”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政策
虽然神经所党委积极参与制定了“一三五规划”,并成功申报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研究计划”、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前景,但广大科研人员尚未从深层次统一思想,特别是对前沿的战略重点凝练聚焦不够、集成力量发挥整体优势不够、组织开展重大创新活体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从而造成重大原创性工作和成果不够多,今后需要进一步摸索出实现“创新2020”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政策。
(二)如何配合研究所组织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致力于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提出重大原创理论、开辟重要学科方向
如何增强科研人员持续追求卓越协同合作攻关的精神,如何进一步引导研究组长在保持原有学科领域优势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有计划地组织多个研究组联合攻克神经科学重要科学问题,以期尽早取得重大突破,而不是简单地“尽快出文章”。作为第一批成立卓越中心的研究所,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建立适应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估和资源配置体系,如何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过程中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模式,为深化改革、促进跨越做出积极的探索性贡献。
(三)党委如何增强自主性,围绕科研创新工作,进一步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
由于研究所的特殊性,科研任务繁重,科研产出作为衡量一切的硬标准,导致党建工作在广大党员心目中成为软指标,支部及党员开展工作均顾虑重重怕影响科研工作,党的活动以被动服从上级安排为主,自主创新较少,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组织生活不能定期开展。党委需要增强自主性,围绕科研创新工作,进一步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在内容上大胆拓展。
(四)如何保持广大党员的先进性
党员无私奉献的意识日渐淡薄,甚至有不少党员公开表明没有必要将党员与群众区别对待,将入党的初衷抛掷脑后,对自己低标准低要求,导致研究所内非党员同志对党员的先进性认可程度不高;核心科技骨干受到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对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欠缺自觉向党组织靠拢的动力。
(五)如何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软环境
神经所在吸引和引进优秀人才方面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其中在工资、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与高校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导致人才容易流失,尽管神经所对科研环境、科学文化、研究生、青年职工的身心健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尚未摸索到切实解决问题的相应有效措施,真正建立优秀的科研文化和吸引人才的研究环境任重道远。
三、未来工作展望
(一)核心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把神经所建成“率先行动”计划改革进程中的成功试点和参照范式而努力
神经所作为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研究所分类改革进程中的试点,中科院党组对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率先行动”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神经所的核心任务,具体的组织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工程。神经所党委将积极承担动员、组织和协调工作,努力探索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发挥好改革进程中的引领作用。让大家充分了解具体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科学问题,系统安排、分阶段推进;把“率先行动”计划转化为可实现、可测度、可考核的各阶段目标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执行、可检查的政策措施;凝聚和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组成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精干研究队伍,形成团队攻关的体制机制;明确任务分工、路线图和时间表,各项改革任务的总体要求、思路举措、操作程序、政策安排和标志性进展,落实任务分工,积极稳妥推进目标;不断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不断做出国家战略科研力量应有的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创新贡献,成为同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一流研究所。
(二)人才队伍:加大相关学科的杰出人才招聘力度,积极探讨完善团队合作模式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和研究所的学科布局,研究所计划在2020年达到45-50个研究组。在加强人才招聘的同时,将按照学科需要招聘研究所发展紧缺人才,并注重交叉学科人才的引进,吸引、凝聚一批热爱科学事业、勇于创新、甘守寂寞的科研人员加入。在引进人才扎实做好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倡导勇于创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建立广泛的国际、国内同行间的协作关系,以访问学者制度和开放合作项目制度等方式强化与交叉学科、临床医学的合作,力争在一些交叉领域、有重要医学实际意义的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培养出一批自觉献身科学、重视科研道德、关心社会重于个人名利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领军人物,造就具有原创能力的、世界水平的创新团队。
(三)文化氛围:坚持并完善已经开始形成的良好科研文化,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和谐向上的科研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健康和谐的研究所,让科研人员不仅能够感受到神经所多产高效的科研环境,也能够感受到各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在围绕、服务和促进中心工作上有所作为、有所不为,不断加强研究所的领导班子建设、学术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持续推进神经所的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环境,推动神经所尽早、尽快地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同时,一切从有利于职工和学生成长、有利于研究所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增加沟通渠道,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及时解决职工和学生遇到的各项问题和困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促使个人发展与研究所发展紧密结合,建立轻松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践行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
(四)组织建设:找好切入点,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党员在公众中的示范作用,吸引科研骨干向党组织靠拢
对支部建设如何适应科研体制变化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做好细致的调研工作,要集中党员群众的智慧,从促进研究所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和创新,摸索一条真正符合研究所工作模式的党建工作形态与机制。围绕科研工作,结合科研工作者普遍面临的问题,找好切入点和抓手,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科研价值观传播有效地融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使党员在群众的心目中的形象得到改善,在研究所形成奋发向上、协力创新的良好氛围。在中青年科研骨干中发展党员是一项系统性、原则性较强的工作,对科研骨干的情况要具体分析,青年人对个人的发展有自己考虑也是正常的,我们要做好正面引导工作,认真分析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形势,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害和负面影响,增强支部工作的人情味,吸引科研骨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